西安:创建“交警网格+”模式 探索农村交通安全基础共治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0日 09:54    阅读量:1098    文章分类:行业新闻


  导语:近年来,农村交通安全管理问题备受重视,提升农村交通安全治理水平也是各地公安交管部门面临的挑战之一。为破解农村地区交通安全治理难题,西安交警长安大队积极探索农村交通安全共治新路子,创建了“交警网格+”模式,该模式从工作机制、特色学堂、源头管理、感知功能、挖掘功能、研判功能、基础保障等方面,实现了农村交通安全共治。自2021年“交警网格+”模式实施以来,西安市长安区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同比2021年前期(2019—2021年8月)实现了全面下降,特别是亡人事故起数,同比下降了21%,取得良好效果。

  农村地区交通安全问题多元,风险防控难

  西安市长安区辖区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万、下辖16个街道办、行政村232个、社区88个、道路总里程约2880公里,秦岭峪口24峪,有城有乡有山区。交通安全风险防控情况复杂,问题多元,压力巨大。长期以来,涉农地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基础薄弱,乡道、村道占比大,道路风险点、黑点多;秦岭长安山区24峪口、107省道交通流量大、临水临崖路段多、山区道路里程长,在途交通安全动态风险难防控;辖区村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较多,且该群体整体交通安全意识不高,交通出行陋习较多;农村地区两轮车、三轮车、农用车违法载人问题较为突出,交通安全文明素质养成任重道远。有效预防和降低长安区交通安全风险,为长安区建设西部强区创造安全、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是公安交管部门的职责所在、使命担当。

  2021 年以来,西安交警支队长安大队立足管辖区域大、农村地区占比多、道路类型复杂等实际问题,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立足基层,聚焦源头,发动群众,做到安全隐患由大化小,由小化无,风险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最大限度地把交通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在当地、消化在基层。以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深入践行西安市“3443”(即,三包:专人专班包路段、包治理、包安全,“人、车、路、环境”四位一体,四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三严:严考核、严督导、严奖惩)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和长安区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135”(即:交安委一体统筹;区、街、村(社区)三级共治;教育管理、法治保障、警民共建、信息支撑、隐患排查治理五项机制)教育宣传机制,依托长安区社会治理“全科网格、多网合一”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针对有限警力配备不足、风险防控基础薄弱、安全宣教覆盖难等长期以来的老大难问题,创建“交警网格+”交通安全共治模式,大力推动警网融合、实现力量叠加,拓展治理触角,打通了交通安全末梢治理“最后一米”。

  探索创建“交警网格+”交通安全共治模式

  1 建立“交警网格+”工作机制,打通交通安全基层“最后一米”

  交警长安大队主动争取长安区党委政府支持,依托长安区社会治理“全科网格、多网合一”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利用“长安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构建了“交警网格+”交通安全治理模式,以全区351个基础网格为管理阵地,610名网格员为管理触角,劝导员的全部职能纳入全科网格管理。大队积极争取市、区两级社会治理办的支持,研发专业模块,上线运行了“交警网格+”交通治理指挥平台,全区610名网格员手机全部装载App, 119名网格交警担任业务指导员、交通安全管理员。大队网格交警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对网格员开展交通信息采集、安全隐患排查、交通安全劝导宣教等业务技能培训,延伸了交通管理触角,打通了交通安全末梢治理“最后一米”。

图:对网格员进行培训

  2 建立“交警网格+”特色学堂,密织交通安全治理 “前沿阵地”

  2022年12月,区交安委(交警长安大队)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乡村学堂”“社区学堂”的通知》(长交安委〔2022〕40号文)后。截至2023年9月,全区共建设“特色学堂” 270处。其中,“乡村学堂”219处,“社区学堂”51处。同时,270个特色学堂全部按照“四有标准”,即:有学堂标识、有宣传教育场地、有教学设备、有专职管理员进行建设,成为社区、乡村地区基层交通安全宣传的桥头堡。社区民警和网格员进驻特色学堂,紧密配合街办相关职能部门,与村委会、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形成联动机制,开展辖区网格内驾驶人、车辆底数摸排、登记工作。定期联系街办、社区、村委会,每月开展2次以上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精心设置交通安全课程,做到“一月一主题”“周周有安排”,丰富课程内容,实现与群众的良性互动,精准教育和共治自治的工作格局。

  3 聚焦“交警网格+”源头管理,做到风险隐患化解于网格

  实行网格员交管业务“三三七”工作法,即:三必报:发现交通事故必报、发现交通拥堵必报、发现交通安全隐患必报。三必做:机动车和驾驶人必登记、发现交通违法必劝导、交通违法行为人抄告二次教育必落实。七必上: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和违法劝导,重要节假日出行高峰时段必上、学生上放学高峰时段必上、赶集集会高峰时段必上、群众早晚出行高峰必上、红白喜事时段必上、民俗活动时段必上、恶劣天气必上。自平台运行以来,共采集网格员宣教工单197条、教育劝导工单1741条、隐患排查工作472条。

  4 发挥“交警网格+”感知功能,做到“显性”交通违法行为早劝导

  网格员在日常驻村工作中,加强日常村组、街道的巡查和值守,对工作中发现的群众骑电动车不佩戴安全头盔、违法载人、无证驾驶等显性交通违法行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劝导,网格员每日将工作量报送“交警网格+”指挥平台,截至2023年9月,全区网格员“面对面”开展交通违法劝导人员3600余名。

图:网格员开展“面对面”交通违法劝导工作

图:2022年9月4日,五桥村网格员巡查文苑北路西五桥村口,发现有村民骑行电动车,未佩戴安全头盔,网格员立即上前拦截、劝导

  5 发挥“交警网格+”挖掘功能,做到“隐性”交通安全风险早化解

  网格员在日常的网格巡查中,对发现的信号灯故障、出村路口视距被绿植遮挡、“四件套”缺失、损毁,村内道路晒谷物、盖房屋道路被侵占等交通隐患,第一时间上报街道综治网格中心,中心立即联动相关部门进展处置化解。如:2023年1月19日,长期区鸣犊街道查新村网格员接到村民反映,在查新村一号桥洞出村口与红星路交汇处存在视觉盲区,交通观察视线受阻,该路段是附近村民通往街镇集市的主要道路,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网格员立即实地踏勘,上报综治部门网格中心,街办立即协调人员部门安装凸面镜,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

图:网格员及时沟通处理村民反映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

  6 发挥“交警网格+”研判功能,做到“共性” 高发交通违法行为早宣教

  各街道、交警部门建立了定期分析研判机制,通过平台数据统计分析,每月对村组网格内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梳理,高发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汇总,编制《网格化交通治理典型案例汇编》,制作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视频,通过区交安委平台向网格内的特色学堂、街道持续推送,逐村逐户播放观看,累计受教育人数超过35万人次,实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一起事故教育一群人。对交警部门查处的各类交通违法分类统计,抄告网格内的街道、单位、村组进行再教育,今年累计抄告交通违法12045条,实现了“共性” 高发交通违法行为的早宣教。

  7 完善“交警网格+”基础保障,实现基层交通德治与自治相融合

  科学制定“交警+网格”工作考评办法,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目标考核,提升网格员交通安全管理执行力,推动“交警+网格”工作落实落地。做实“一规一员两会”,将交通安全法规纳入村规民约,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农村交通安全专员责任,抓好村组交通安全工作;建立乡贤理事会、村级交通安全理事会,依托群众和社会力量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将交通安全宣传、事故追责案例等列入村级两委会议事内容。

  西安交警长安大队创建的“交警网格+”模式,在体系建设上做到了“四通”——交通安全治理全区联通、信息畅通、职能融通、末端打通。在治理流程上做到了“三共”—— 交通基础信息共采、安全隐患共治、交通事故共防。在治理效果上做到了“三早”—— “显性”违法早劝导、“隐患”风险早化解、“共性”违法早宣教。自2021年“交警网格+”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023年8月,长安区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同比2021年前期(2019—2021年8月)实现了全面下降,特别是亡人事故起数,同比下降了21%,全区未发生一起死亡3人及以上亡人事故。群众出行安全感持续提升,幸福感明显增强,闯出了一条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基层共治自治的新路子。

文章来源:交通言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