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观念的复杂多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4年3月1日 14:54    阅读量:1014    文章分类:行业新闻


  导语:道路中的复杂多路平交路口常常形成交通堵点和交通乱点,影响交通参与者的正常出行,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的痛点和难点。本文深入分析其交通运行特征及问题根源,基于系统观念提出优化解决思路,并以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七岔路口为典型案例进行治理对策设计,使路口的交通运行环境和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对于其他地区解决类似问题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一、复杂多路平交路口交通运行特征分析

  复杂多路平交路口一般是由多条道路交叉形成,由于其形状不规则,导致车辆在交叉口内的行驶轨迹复杂多变,相互之间的冲突加剧,严重影响通行秩序和安全。下面将从交通构成、交通流线特征和交通冲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交通构成

  复杂多路平交路口往往是多条不同等级的道路交汇处,特别是在国省道与城市道路的交汇处,由于国省道承担了主要的货运功能,大货车占比较高,而且大货车和小型客车在几何尺寸、加减速性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导致车辆之间的冲突加剧。

  2 交通流线特征

  在规则的十字交叉口,相交道路之间夹角为90度,而在复杂多路平交路口,会出现锐角或钝角交叉的情况,当夹角为钝角时,驾驶人视野开阔,不易引发交通事故;然而,当夹角为锐角时,会导致右转车辆驾驶人的视距不足,从而增大事故发生概率。此外,行人和非机动车在通过多路平交路口时往往需要通过多次过街来实现,且过街距离比规则十字交叉口长。

  3 交通运行冲突分析

  与规则十字交叉口相比,多路平交路口的交通流冲突情况更加严重。例如传统五路交叉口相较于十字交叉口来说,交通流向由12个增加至20个,交叉冲突点数由8个增加至50个,合流冲突点数由8个增加至15个,分流冲突点数由8个增加至15个。根据交叉口复杂度计算公式得到不同类型交叉口的复杂度见表1。

  由表1可知,随着交叉道路数量的增加,交叉口的复杂度呈现快速增加趋势,每增加1条支路,复杂度平均增长1.33倍。

  二、基于系统观念的复杂多路平交路口治理思路

  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过程中,要客观、发展、全面、系统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国省道复杂多路平交路口的交通问题错综复杂,除交通构成复杂、行驶轨迹多样、冲突点多以外,更涉及道路规划、多部门管理理念不统一等问题。因此,要改善复杂多路平交路口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综治格局建立、专业排查分析、精细精准治理、评估验收四个方面着手,制定系统解决方案。

  1 系统观念下的综治格局建立

  淄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规划、建设、交通、镇街等相关部门及交通管理专家,成立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治专班,开展国省道、县乡道“精治”工程,严格按照《山东省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指南》,统一各部门的排查整改标准,逐个方向梳理问题清单,研究具体整改措施。

  2 系统观念下的专业排查分析

  针对国省道复杂多路平交路口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山东省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指南》,从视距、行人及非机动车安全通行条件、交通组织设计、交通诱导及预警提示设备四个方面进行排查和分析,具体标准汇总如下:

  ▲视距要求:各级公路平交范围内应进行通视三角区停车视距检验,两相交公路间由各自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区内不得存在任何阻碍通视的物体。

  ▲行人、非机动车安全通行条件要求:重点排查与行车视距有关的因素;是否存在行人、非机动车过街不易被发现,通视条件不良;中央隔离带开口是否过密或隐蔽,不易被发现。

  ▲大型公路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要求:(1)根据道路设计、交通特性、交叉形式、交通管理方式、其他交通设施等情况,合理地利用道路有效面积,设置标线;(2)确保线型流畅、规则,符合车辆行驶轨迹要求,路段和路口标线的衔接应科学、合理,有利于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3)合理有效地对交叉口进行渠化,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交叉口标线的设置以保障交叉口交通的安全、有序、高效为目标,根据交叉口形状、交通量、车行道宽度、转弯车辆的比率及交通组织等情况进行设计和设置。

  ▲交通诱导及预警提示设备设置要求:(1)悬臂式设置要求:设置在一、二级公路交叉或分流口出口前1000m~2000m,前方发生特殊情况时可提前预告;(2)可根据情况与公路交通部门共用龙门架,对于新建龙门架应尽可能与卡口系统共同设置,设置在一、二级公路交叉或分流口出口前1000m~2000m,前方发生特殊情况时可提前预告分流。

  3 系统观念下的精细精准治理

  依据上述标准排查后,确定复杂多路平交路口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基于交通工程学的基本原理设计系统性解决对策。常见问题及对策建议汇总如表2所示。

  4 系统观念下的评估验收

  评估验收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1)基于人因特性从交通参与者角度评价复杂多路平交路口的改进措施,确保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供出行者通过该路口所需的全部信息,而且不能对出行者造成信息过载压力;(2)聘请交通工程专业的相关专家,从原理和技术角度对改进措施进行详细论证,确保改进措施的系统性和科学性;(3)通过路口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确保路口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升路口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三、实例验证

  本文以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七岔路口为例,应用上述方法对其进行治理对策设计,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1 路口现状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有一“七岔路口”,作为淄博市的“东大门”,该路口是国道309淄博市中心城区方向、县乡道皇齐路、北齐路、国道309潍坊市青州方向、县乡道齐王路、企业道路、临淄大道城区方向等七条道路的交汇处。同时,该路口所在道路外围还连接着青银高速、国道308,路口周边半径内2公里内共有15个村居、1家医院、3所学校、6个景区及36家工贸企业,路口车流量大,大货车占比高,各类交通安全风险交织叠加,近五年发生了50多起交通事故,平均每年十几起,一直以来都是全市“最头疼”的路口,见图1。

图1 临淄区齐陵七岔路口现状图

  2 问题诊断

  从现场实地调研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即“看不懂、不会走、不愿走、不敢走”。一是“看不懂”,因为道路渠化不合理,辨识度差,驾驶人和行人“看不懂”;二是“不愿走”,因为交通组织复杂,路口面积大,冲突点多,驾驶人和行人“不愿走”;三是“不会走”,因为没有人行道,路权划分不明,驾驶人和行人“不会走”;四是“不敢走”,因为交安设施不完善,安全视距不足,驾驶人和行人“不敢走”,见图2。

图2 七岔路口通视三角区视距检验

  该路口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因素,有道路建设缺少统一规划的因素,有特殊地理位置(地处城郊结合部)群众出行需求的因素,也有道路建设多头管理的因素。前期为解决该路口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各职能责任单位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因涉及公路、交通、住建、综合执法等五部门和街道,各部门都有各自的行业规范,缺乏统一的参照依据,职责和标准认定起来很难达成共识,整改工作始终处于“多头管、分头管,都管、都管不好”的局面,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一直没有得到根治。

  3 对策设计

  经实地踏勘和反复调研论证,受通行压力和周边环境限制,该平交路口短期内道路基础条件暂不能有效提升,故而从精细化治理的角度,分析发现该路口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通行指引、空间与路权保障、信号控制以及交通组织精细化等方面均有优化与提升空间,为此,制定了精细精准的8项治理措施,见图3。

图3 改进措施效果图

  (1)针对路口交通组织复杂问题,将过去的绿化岛改造成现在的“安全岛”(“二次过街驻足区”),并新增非机动车道,保障了行人及非机动车的过街安全。

  (2)针对路口面积大问题,将停止线前移,缩短路口距离,提高通行效率。

  (3)针对路口冲突点多问题,加装智慧过街系统、支路哨兵等“九位一体”设备,并对路口信号灯进行升级,实现交通信号的自适应控制,提高安全性。

  (4)针对路口周边无人行道问题,移除原有的绿化植被,铺装人行道,规范通行秩序。

  (5)针对路口辨别度差问题,增加发光指路标志,并施划交通标线和文字标识,实现精准诱导。

  (6)针对路口设施缺失问题,增设警示桩、警示标志和减速带,规范职工出行。

  (7)针对路口安全视距问题,及时移除、修剪树木植被,提升三角区通视性。

  (8)针对货车右转“盲区”问题,增设货车右转警示区和执法设备,确保大型车右转安全。

  4 评估验收

  (1)交通参与者的直观感受。一是路口标识、标线地空一体,驾驶人和行人能“看懂了”;二是科技支撑,智慧引导,驾驶人和行人“愿走了”;三是车道级诱导、行车视距提升,驾驶人和行人“会走了”;四是通行权得以保障,驾驶人和行人“敢走了”。

  (2)治理效果评估。整治完成后,该路口未发生过交通事故和严重交通拥堵。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现场评估论证时,专家一致认为相关整治措施符合路口实际,精细化解决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实现了“小改造、大安全”和“系统治理、精准治理”。长期效果评估已制定“回头看”方案,将进行事故跟踪调查分析。

  四、系统观念治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启示

  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七岔路口的整治过程,以点带面,体现了山东“党政主导、公安牵头、部门共治、社会参与、压实责任、闭环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体系的运行过程,接下来,淄博市公安交警支队将继续深入挖掘,探索治理国省道复杂多路平交路口存在的治理难题的新方法、新思路。

  1 强化综合治理

  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要坚持系统观念,善于运用系统思维研究、解决问题,提升专业能力和业务本领。将道路交通安全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探索健全“主体在区县、管理在乡镇、落实到村居、落地到网格”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做实公安牵头,充分发挥牵头组织、协调推进职能,发挥专业优势;强化部门共治,优化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制定完善多部门统一认可的隐患治理清单,厘清部门分工;统筹社会参与,推进多方携手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促进交通安全民事民议、民事民管。

  2 强化专业研判

  复杂平交路口的具体情况多样,交通改善的策略、措施也相应不同。但通过细化各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标准,结合交通参与者通行空间、通行指引等具体情况,可将交通环境较为复杂的情景从空间和时间维度合理解析,将现实难题转化为隐患排查标准,进而对每类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路径和不同交通流向的交通冲突进行明确。在系统观念下,坚持协同配合与系统联动,将复杂问题解析为一般问题是处理复杂平交路口交通安全隐患问题的核心思路,将复杂问题的关键路径和分析对象明确后,逐步对综合交通问题解析为一般性交通问题,注重空间与时间管理的连续性、体系性,注重交通组织精细化治理能力提升对复杂平交路口的改善,从精细治理优化的过程中提高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感与获得感。

  3 强化精准实效

  道路交通安全涉及“人、车、路、企”各类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隐患,各类交通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实施精准治理是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在抓住问题上做到“精准”,在解决问题上取得“实效”;必须“一针见血”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分级分类实施精准治理,变“大海捞针”为“精准制导”,量身制定“个性化”隐患整改措施;必须坚持“挂牌督办”、评估验收、对账复盘,及时反馈优化排查整改措施,将结果作为重要考评依据,在压实责任治隐患上精准发力;必须将隐患作为“数据”来管理,在推进全过程“闭环管理”治理上精准发力。

文章来源:交通言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