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交通同网如何做强“硬联通”?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1日 09:01    阅读量:1513    文章分类:畅通武汉


  交通网络,是一个区域经济网络形成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得中独厚、居于全国交通“天元”位置的武汉城市圈,要成为湖北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重要支撑,就必须既做“中国立交桥”,又在内部形成密集交通网,让武汉城市圈形成完备的交通体系。

  目标定、策略明、行动快。

  49条断头路、瓶颈路打通工作正加速推进;武汉轨道交通首次延伸至鄂州;汉孝市域铁路框架协议成功签署……武汉城市圈“一小时通勤圈”和“一日生活圈”正在变成现实。

  01 “轨道上的城市圈”呼之欲出

  上月,鄂州与武汉光谷一致同意,将武汉市境内龙泉大道、鄂州市境内文创大道,以及武汉市境内凤莲大道、鄂州市境内凤凰大道两组对接路,分别更名为高新七路和高新八路。

  武鄂间道路“同名”早有先例。在鄂州葛店开发区,高新大道、高新二路、高新三路、高新四路、高新五路,均从光谷延伸而来。

  在道路相同、道路同名的背后,是武汉城市圈共聚一条心、共谋一件事的同城化发展的决心。

  密织路网,打通城市间的断头路、畅通枢纽间的瓶颈路,“轨道上的城市圈”加速形成,“九城一家”,越走越亲。

  12月2日,一列动车在武黄城际葛店段飞驰。

  统计显示,每天有上万人往返于武汉、鄂州之间。

  今年1月2日,武汉地铁11号线三期葛店段开通运营。截至目前,线路总客流量接近30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从最初的不足3000人次增至1.1万人次,最高日客流量达1.91万人次。

  地铁“硬联通”释放出的交通红利,助力武鄂同城化发展迈上新台阶,而更宏大的愿景正在谋划中。

  今年2月,武汉绕城高速公路中洲至北湖段改扩建工程启动建设,计划于2023年年底完工。工程完工后,将有效纾解四环线与武汉绕城高速的共线压力。

  刚刚出台的《湖北省区域发展布局交通“硬联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快速的行动和更务实的作风,打通三个城市圈(群)市际、县际断头路、瓶颈路。根据方案,武汉城市圈49条断头路、瓶颈路,2021年至2025年分别打通9条、11条、6条、7条和16条。

  眼下,鄂州与光谷正紧锣密鼓合力修建未来三路、科技五路等断头路。它们之中有的已具备通车条件,有的正加紧实施,确保年底前“结硬账”。

  02 双机场托起空中“大动脉”

  共织交通“一张网”,既需要武汉这个“1”发挥好“群主”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也需要其余8座城市准确定位、主动争位,构建多点支撑格局。

  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首批25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武汉获批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该枢纽位于临空港经开区,由吴家山铁路物流基地、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东西湖园区、汉欧国际物流园三大板块构成,未来主要发展铁路货运班列、公路零担专线、陆空联运、铁水联运,助力武汉、武汉城市圈及湖北省的汽车、机电、纺织、医疗、粮食等重点产业有效对接国际市场。

  看武汉,天河机场前三季度客流量全国排名第13位,较2019年上升1位。今年截至目前货邮吞吐量超过20万吨,同比2019年增长20%以上,跨境电商及国际快件进出港约4000万票,是2019年全年的20多倍。

  在鄂州,花湖机场正全力冲刺年底校飞目标,建成投用后,将开通国际货运航线10条左右、国内航线50条左右,货邮吞吐量达245万吨以上。

  武汉天河机场客运优势明显、鄂州花湖机场专注发展货运,未来的武汉城市圈,将成为全球少有的兼具客运、货运两座航空枢纽的城市圈。

  地上一张网、天上一张网,构建多层次交通体系,武汉城市圈才能连得紧密、舞得轻快。

  更多交通枢纽正在建设中:天河机场T2航站楼改造工程、第三跑道工程全力推进;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二期项目进入常态化运行;汉口北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港、汉欧国际物流园、湖北海虹物流园、黄石临空经济区综合物流园等一批临港、临铁、临空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加速建设……

  03 “港口航母”破浪远航

  摊开武汉城市圈区位图,可见武汉地处长江、汉江交汇处。其余8座城市,4座毗邻长江,4座坐拥汉江。

  以水运发展推动交通同网做强“硬连接”,是9座城市的必答题。

  11月11日,武汉新港管委会通报,今年1-10月,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06.06万标箱,首次跨越200万标箱大关。

  锚定500万标箱目标,加快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中部地区枢纽港,既要武汉“领唱领舞”,又要城市圈“合唱共舞”。

  武汉新港提出,“十四五”期间,构建以武汉港为核心,咸宁、鄂州、黄冈、黄石等长江4市,以及孝感、仙桃、潜江、天门等汉江4市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港口群。届时,黄石的特钢、仙桃的服装、潜江的药品将借武汉城市圈港口群协同发展东风,通过长江、汉江航运高效向全省、全国甚至全球集散。

  更大规模的港口、码头资源整合动作,正在全省范围内引发“化学反应”。

  6月30日,湖北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在武汉成立,全省港口资源进入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散则弱,聚则强。整合后的省港口集团,港口货物吞吐能力从1亿吨增长至2.05亿吨,码头泊位数从68个增长到179个,码头分布的岸线里程从720公里增长到1545公里。

  7月13日,省港口集团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8月31日,“荆门-阳逻港-日本”海铁联运班列顺利开行;9月16日,鄂州市三江港开通营运;9月24日,“武汉-荆州-宜昌”水运公共巴士项目启动;10月21日,武汉开通至济宁集装箱班轮航线;10月27日,全省最大船舶污染物收处码头组团启用……

  一连串大动作推动湖北“港口航母”破浪远航,武汉城市圈在全国交通的“天元”地位更加凸显。

  水、陆、空交通同网,武汉城市圈同题共答、同向共进,长江“黄金水道”流金淌银!

  企业故事

  多式联运助潜江药企破解物流难题

  潜江永安药业成立于2001年,主要生产牛磺酸。

  牛磺酸除用于生产降血压、降血糖等药品外,在欧美流行的红牛、魔爪等运动功能饮料中也能见到它的身影。

  永安药业生产的牛磺酸,大部分销往欧洲、北美和东南亚,年出口额超过8000万美元。

  该公司副总经理董世豪介绍,此前出口牛磺酸,一直通过阳逻港走水运到上海港后转海运。线路成熟,成本可控。

  近两年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海运市场大幅波动,运力紧张、运费高企,给永安药业这样主打出口贸易的企业造成不小压力。

  海运“一柜难求”、空运费用高企,有没有其他的物流渠道可供选择?

  有,答案是多式联运。

  今年5月29日清晨,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示范基地开出首列“阳逻港-杜伊斯堡”水铁联运测试班列。

  长江沿线区域的货物,通过水运抵达阳逻港铁水联运示范基地,集结后坐上中欧班列(武汉)发往欧洲。

  董世豪说,相比过去内河运输转海运,水铁联运+中欧班列(武汉)运力充沛、耗时更短,且物流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我们迅速调整运输结构,将中欧班列(武汉)辟为出口的第二通道,水陆并举解决了运输难题,公司海外销量没有受到影响。”

  铁路与港口无缝对接,不仅助力阳逻港枢纽功能进一步完善,也切切实实为外向型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了便利。

  以阳逻港为核心,武汉探索多式联运助力贸易流动的步伐还在不断向前迈进。

  今年8月1日,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二期项目开港通车,转运距离更短、流程更简,未来货物从长江沿线集并至武汉,在阳逻港可实现“下班轮就上班列”,联运效率进一步提升。

  专家访谈

  省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大学教授李光:

  武汉城市圈必将更高层次发展

  “城市圈首先是交通圈,必须通过交通引领,实现城与城之间畅顺的物理联通。”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大学教授李光说,交通同网做强“硬联通”,是武汉城市圈聚拢“1+8”的前提。

  他说,只有织就一张体系完整、四通八达、连接畅通的一体化城市交通运输网,才能实现城市之间人才资源、思想文化、产业经济、商品贸易、高新技术等有序流通,使城市与城市加速融合,从而激发出更强劲的新动能。

  密集调研武汉城市圈之后,李光认为,武汉城市圈“铁水公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步迅猛,交通一体化水平达到空前高度。

  铁路方面,一体化的铁路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呼之欲出;航运方面,港口码头加速整合,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中部地区枢纽港建设步伐加快,武汉城市圈已具备“干支相连、通江达海”的航运体系;公路方面,公路快速骨架网络已经全面形成,城市之间的快速通道建设正加速推进;航空方面,鄂州花湖机场正加紧建设,未来将与武汉天河机场打造“双枢纽”,通过优势互补形成联动叠加效应。

  “从‘九省通衢’到‘九州通衢’,武汉城市圈是位于我国‘天元’位置的城市圈,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性枢纽,这样的优势国内很多城市群、城市圈是不具备的。”李光说。武汉城市圈的高质量发展要放在全国层面来谋划。依托枢纽地位做强圈内城市之间的交通同网“硬联通”,放大交通区位优势,把“1+8”打造成交通利益共同体,让大家同题共答、同频共振,才能有力推动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区域之间有序协同,真正实现九城同心、发展共进。

  “强核、壮圈、带群,武汉要当好群主和龙头,要做大做强、要主动担责,把自身优势转化为助推城市圈协同发展的动力。”李光说,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围绕武汉城市圈做出一系列部署,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为全省各地,特别是为武汉城市圈激活了新的发展动能。“十四五”期间,武汉城市圈必将向着更加均衡、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方向阔步前行。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