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校园周边交通组织改善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年3月3日 11:37    阅读量:2047    文章分类:行业新闻


  如今,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仍然还有部分地区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组织混乱不堪,导致师生上下课出行不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中小学是少年儿童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也是主要的出行场所,校园周边道路的交通环境改善是少年儿童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创建学生友好出行环境的必要条件。本文将从步行交通组织、非机动车交通组织、机动车交通组织三方面提出改善思路。

图1 城市孩童经历的空间和尺度

(来源: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手册)

  学校周边道路范围是指: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校门上、下游150m半径范围内的道路。

  步行交通组织

  1、学校出入口属于步行活动密集程度高的区域,应采取严格的交通管制措施,有条件的实行交通稳静化。在人行道连续的情况下,设置护学通道是比较常见的组织方式。护学通道可快速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学校出入口,避免拥堵,为学生上下课高峰期提供专用绿色通道。

图2 柳州弯塘小学护学通道案例

  2、学校出入口周边过街设施需与道路沿线交通环境相协调,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平面过街或立体过街,一般优先采用平面过街方式。当人行横道长度大于 16m 时(不包括非机动车道),应在分隔带或道路中心线附近的人行横道处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安全岛宽度不应小于2.0m,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 1.5m。

图3 过街安全岛设置方式

(来源: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3、学校周边的路段人行横道可根据学生交通流情况设置分时段按钮响应式过街信号灯,并与周边信号灯控制方案进行协调设计。

图4 按钮响应式过街信号灯示意图

  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1、学校周边非机动车道应保证其连续性,车道宽度不小于2.5米。非机动车与机动车道在同一平面内需增设物理隔离设施,并通过彩色铺装、标识进行引导。

图5 非机动车道设置示意图

  2、路段非机动车道过街宜与人行过街设计一并考虑,未设置非机动车过街通道的应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在路段上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下车推行,有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人行横道、没有行人过街设施或者不便使用行人过街设施的,在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中进行下车推行过街或确认安全后通过。

图6 非机动车过街设置示意图

  3、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可结合道路设施带、绿化带在合适位置布置,宽度取2.0m~2.5m,斜向放置的,可为 1.5m。因场地限制确需设置立体停车设施的,设施不超过两层。同时,为防止乱停乱放,停放区域附近需设置清晰、明确的停车指示标识来引导非机动车进行有序停放。

图7 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

   机动车交通组织

   1、上学、放学、上班、下班、动态接送、停车等待等多种交通行为在同一时间段发生是引发学校周边道路拥堵的根本原因,其中停车因长时间占用道路资源,带来的影响最大。停车问题的改善可从校内校外考虑:

  1)学校内部增设停车泊位,解决教职工停车问题;

  2)利用学校操场建造地下停车场,解决学生家长接送车辆停车问题;

  3)利用学校附近社会停车场,解决学生家长停车难问题;

  4)组织开通校车,减少上下学接送车辆数量;

  5)加大公交运力,在学校路段增设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方便部分学生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

  2、从“时间与空间上做减法”的交通组织上考虑,“时间上”提倡学校错时放学,以减少同一时间段内接送车到发量,提高通行速度;“空间上”可结合周边道路组织限时单行构成微循环,以减少车辆交织,缓解学校路段交通压力,提高通行效率。

图8 学校周边微循环案例

(来源:眉山市综合交通改善规划)

  3、从标志标线层面考虑,进入学校周边道路范围内需设置醒目限速、减速慢行、解除限速等标志,与机动车车流组织匹配设置禁止鸣笛、禁停标志。学校出入口施划黄网格线,合理设置减速标线。

图9 柳州文韬小学周边交通组织改善后效果

文章来源:江西同联